关于美术馆大堂

坐落在尖沙咀商业区心脏地带的北京道一号的大堂,摇身一变成为高雅及品味并重的美术馆,为艺术和大众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完美示范了商业与艺术合作的完美生态。

 

于北京道一号大堂放置的,是已故的日本国宝级石雕艺术家和泉正敏作品 - 《微风 (そよ风)》。

 

7至11楼各食肆的品牌介绍用LED萤幕显示,设计理念源于摆放高贵珠宝的玻璃饰柜,为顾客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亦为北京道一号大堂增添美术氛围。

 

和泉正敏自小与石头结缘,自小已跟在专业的石雕师傅旁,看着他们专业的技术长大,并且跟父亲一样走上石雕之路,拥有六十多年的经验,并将代代相传的石雕工艺品升华成为艺术品,目前于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馆均见大师的作品。

 

 

 

今次将石雕置于北京道一号,和泉正敏表示,希望将大自然带到冷冰冰的商厦中,「世界在不断进步,但同时也在退步,坏事仍在发生,不少地方还在制造枪炮与战争,人要获得真正的和平,多感受大自然是必要的。在自然生态面前,人变得很渺少,尤其是石头存在于天地间已几十亿年,面对过地震、雷击等天然灾害,仍然屹立不倒,希望见到石雕作品的人,可以感受这股自然的力量,面对改变及挑战时,继续向前迈进。」

 

 

位于九龙湾的甲级商厦一号九龙大堂,也摆放了多件和泉正敏的石雕。

 

 

要盛载一件如此有份量的艺术品,当然也需要在场地上作出适当配合。北京道一号就邀得大厦的原建筑设计师、国际著名建筑师严迅奇亲自操刀,他表示大厦由2003年落成至今,十多年间社会已有很大转变,「整个社会文化及市民口味有所进步及蜕变,对文化及艺术品的欣赏有所追求,商业与艺术距离渐赵拉近,于商业大厦中放置艺术装置,不单能令大厦形象有所提升,也感染大众对艺术多加留意及接受。」

考虑到商厦环境如果太喧嚣演纷,可能会令艺术品的艺术性消失,因此由步入大楼的一刻已有精心设计,「访客进入北京道一号,大多会乘搭扶手电梯,特意在电梯旁以多条粗幼各异十数米髙的巨型圆柱状金属柱沿墙排列,设计上有点像戏院的戏幕,让访客由繁嚣街道进入时,有缓缓揭开序幕的感觉,为接下来的艺术欣赏做好心情准备。」


踏入大堂,映入眼帘的是世界顶级珠宝品牌Tiffany & Co.亚洲首间的The Tiffany Blue Box Cafe,以Tiffany Blue梦幻湖水蓝色为主调,外装则采用珠宝盒式概念,严迅奇认为它既是一件艺术装置,也同时代表另一种人文精神,「以往商业大厦感觉上偏向庄严, 近年着重的是人性化的一面,大堂可以有位置坐低饮咖啡及影相打卡,感觉上随和一点, 不会那么拘谨。」


最后抵达的是美术馆大堂,亦即是和泉正敏石雕作品的所在之处,严迅奇说刻意以简约装修处理,「有参观过外国的美术馆,会发现他们喜以素色作为背景,以免因设计太过抢眼而喧宾夺主,令访客错过了欣赏艺术品。因此整个大堂采用石墙、玻璃等材料,既不会太多花巧细节,也与The Tiffany Blue Box Cafe风格协调,不论灯光与背景均要考虑周详,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取得平衡,于商业热闹下营造出能安静欣赏艺术的环境,可说是这个工程的一大挑战。」

  吸引不少人前来朝圣的The Tiffany Blue Box Cafe 位于北京道一号大堂,外装采用珠宝盒式概念,本身也是一件艺术装置。

 

图片、资料来源及节录:2020  《信报优雅生活 - 北京道一号在商业与艺术的探戈中取得平衡》